偶尔头晕、胸闷、走一段路就腿疼?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表现,实则可能是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 动脉硬化正悄悄逼近。这个曾被视为“老年病”的健康杀手,如今已侵袭各个年龄段,早发现、早干预才是关键。

要认清血管发出的3个“求救信号”
01
这些不适并非偶然,而是血管变硬、变窄的预警:
1.头部信号:频繁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表现。
2.胸部信号:活动后胸闷、气短、心慌,警惕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心绞痛。
3.下肢信号:走路一段就腿疼,休息后缓解(间歇性跛行),严重时足部发凉、麻木,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的征兆。

动脉硬化不只是“老了”,更是“病了”
02
很多人觉得动脉硬化是正常衰老,这是危险误区。
本质是血管的病变:原本柔软有弹性的血管,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变得僵硬脆弱,内壁沉积脂质斑块,导致管腔变窄。
年轻化趋势明显:动脉硬化始于青少年、发展于中青年、发病于中老年,长期熬夜、高油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让年轻人也可能出现早期斑块。
危害遍及全身:斑块堵塞心脏血管引发心梗,堵塞脑部血管导致中风,堵塞下肢血管可能截肢,还会损伤肾脏、加速全身衰老。

做检查:3项无创检测,摸清血管底细
03
想知道血管健康状况,无需复杂操作,体检中心的“侦察兵” 就能精准判断:
1.动脉硬化检测仪:像量血压一样简单,通过 ABI(踝臂指数)评估下肢血管是否狭窄,baPWV(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判断血管硬度。
2.颈动脉超声:观察颈部血管的“窗口”,直接查看是否有斑块、斑块大小和性质,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早发现早期动脉硬化。
3.心脏彩超 + 心电图:评估动脉硬化对心脏的影响,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脏扩大等问题。

划重点:4招血管“抢修计划”,从现在开始执行
04
发现信号或体检异常后,及时干预能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硬化进程:
1.定期做血管“年检”: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以及“三高”患者、吸烟酗酒者、肥胖者、有家族病史者,每年至少做一次动脉硬化相关检查。
2.调整生活方式“减负担”:戒烟限酒,少吃高油、高糖、高盐食物,规律作息不熬夜,每天保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
3.针对性调理“强血管”: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控制指标,可结合中医体质辨识,通过中药调理、膳食指导改善身体状态。
4.中医特色干预“护根源”:借助针灸、穴位敷贴等中医疗法,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从根源上改善血管健康。

这些人,必须优先给血管做“年检”
05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别拖延检查:
1.中老年人群:男性 45 岁以上,女性 55 岁以上。
2.慢性病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任意一种。
3.生活习惯不佳者:长期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压力过大。
4.有家族史者:直系亲属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史。
5.已出现不适者:频繁头晕、胸闷、间歇性跛行等。

专业守护:山西省中医院治未病体检中心,防患于未然!
06

与其等到症状加重再补救,不如主动为血管健康未雨绸缪。山西省中医院治未病体检中心秉承“上工治未病”理念,将西医精准检测与中医辨证调理结合:
精准评估:用先进设备提供科学的血管健康报告,明确血管年龄和风险等级。
权威解读:资深专家一对一解读报告,让你清楚了解自身状况。
个性化方案:根据检查结果和体质,定制中药调理、膳食指导、运动建议等综合方案,全方位守护血管健康。
血管健康是生命的基础,一次检查、一套方案,就能为健康筑牢防线。别让沉默的血管“杀手”偷走未来,赶紧行动起来,给血管一份安心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