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安世反击战打响,闻泰科技再将一军!荷兰已经无法收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0336
金币
523537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44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7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50

中美休战了,被老美当枪使的荷兰,这回真的尴尬到姥姥家了。

中美釜山会晤后,美国取消了50%的穿透性管制规则,安世中国也宣布恢复了半导体出口,这就等于把荷兰架在火上烤,直接低头认输的话,他们面子上拉不下去,可是如果不低头,他们强行接管的安世半导体就成了一个空架子,对荷兰半导体工业的打击,大到他们承受不起。

所以面对记者的采访,荷兰政府一再沉默,这件事现在成了一个烫手山芋,让他们左右为难。

那么,闻泰科技为何敢于反击,底气从哪里来?荷兰将如何处理安世半导体?

闻泰科技敢这么硬刚,底气就是来自中国制造。

芯片制造有两个核心环节,一是上游的晶圆制造,二是下游的封测。

安世半导体旗下,一共有两座晶圆厂,三座封测厂,荷兰用来拿捏闻泰科技的,就是安世半导体的两座晶圆厂,分别位于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

而它的三座封测厂呢,两座位于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还有一座位于中国东莞,这座封测厂也被称为安世中国。

9月份,美国启动了穿透性管制规则后,荷兰在美国的授意下,强行接管了闻泰科技100%控股的安世半导体。

可是荷兰忘记了一个问题,安世半导体最大的一家封测厂在中国,安世中国的封测产能,占到了安世半导体的70%以上,这个厂子只听闻泰科技的,不会受荷兰的限制。

于是荷兰又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切断了对安世中国的晶圆供应,想强逼闻泰科技就范。

因为要生产芯片,就需要先生产晶圆,然后把晶圆送到封测厂,封测之后才能拿出来销售。

在荷兰看来,他们只要切断了晶圆供应,闻泰科技马上就会停摆。

但离开了安世中国这70%的封测产能,荷兰抢走的安世半导体同样也得歇菜,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

而且因为荷兰的作妖,导致欧洲汽车芯片告急,整个欧洲汽车行业都出现了恐慌,荷兰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所以当美国解除穿透性规则限制后,闻泰科技对荷兰继续将军,安世中国率先启动了半导体出口。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了,没有上游的晶圆供应,安世中国是怎么做出的芯片,拿啥出口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安世半导体做的是车规级芯片,虽然规模确实不小,能排到全球第三,但技术门槛并没有那么高,国产替代早就形成了。

这种28纳米制程的功率半导体,像华润微、华虹半导体、斯达半导体等,一大堆中国公司都能做。

而且就算闻泰科技从零起步,也用不了几年,就能掌握这些技术。

所以晶圆根本不是问题,荷兰卡着安世半导体不放,闻泰科技就可以跟国内其它厂商合作,继续生产半导体。

荷兰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搞明白,安世半导体跟闻泰科技,究竟是谁离不开谁。

当初闻泰科技为什么要花300亿买安世半导体?

其实并不是因为安世半导体的技术多先进,否则也不至于连年亏损了。

闻泰科技的老本行是干手机组装的,这个行业利润微薄,它买安世半导体的初衷,就是拿来当跳板,目的是迅速进入欧洲市场。

虽然安世半导体当时经营不善,但手里的大客户却不少,像宝马、奔驰、大众、沃尔沃,还有美国的福特、通用等等,都是知名车企。

所以闻泰科技才重金买下了安世半导体,孤注一掷帮它起死回生,后来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芯片巨头,尤其是欧洲市场,现在对闻泰的产品已经形成了依赖。

说白了,离开了安世半导体,闻泰科技有技术有产能,芯片照卖不误。

可离开了闻泰科技呢?

安世半导体的产能就会缩减70%,以荷兰的效率,想把产能补上来得等到猴年马月了,欧洲车企根本等不起,不得不继续找闻泰科技拿货。

而且闻泰科技之所以能把安世半导体救活,最大的靠山其实是中国市场,正是因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爆发,让安世半导体市场迅速扩大,并且优化管理机制和工艺流程,才能扭亏为盈,现在丢掉了中国市场,安世半导体必然重新陷入亏损。

经过闻泰科技的持续投入,才把安世半导体救活,结果荷兰却想摘桃子,他们的算盘显然打错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荷兰纯属自作自受,彻底僵住了。

他们抢过去的安世半导体,变成了一个空架子,他们想救安世,就得接受闻泰科技画下的红线,恢复中国籍CEO的职务,把管理权完完整整地还回来。

这意味着,荷兰之前喊的技术窃取全是大瞎话,他们得公开承认自己就是美国的附庸,这对一个国家的公信力来说,是一场彻底的灾难。

可他们如果不妥协,不但会受到整个欧洲的压力,而且还得眼睁睁的看着,欧洲汽车芯片市场完全被中国吃下。

这再一次说明了,在大国博弈的过程中,小国要懂得如何做人,不要轻易选边站队,更不要带头冲锋陷阵,否则就会沦为战场上的牺牲品。

荷兰还需要明白一个现实,在半导体产业链里,中国早就不是能随便拿捏的角色了,这也是闻泰科技最大的底气。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2280
金币
440940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58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1:27
### 安世反击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掌控”
安世半导体的反击,本质是对“法律属地化”与“产业主权”的坚守。面对荷兰政府的强制接管,安世中国迅速启动三大核心举措:
一是法律边界的明确。安世中国援引中国法律强调,作为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其人事任免、业务运营不受境外指令干涉,荷兰总部的“罢免”“冻结”等指令在中国境内无效。
二是运营体系的“去欧洲化”调整。国内业务结算货币切换为人民币,采用中国跨境支付系统(CIPS),ERP系统替换为国产软件,供应链转向中芯国际等本土企业。承担全球70%封装产能的东莞工厂,订单交付率已恢复至95%以上,用实际产能掌控力破解“有控制权无货权”的尴尬。
三是对欧供应的“规则重构”。安世中国恢复对欧芯片供应时,提出“重新签署专属协议”“人民币结算”“动态调整出货量”等条件,将主动权握在手中
闻泰科技的“多维度保卫战”
闻泰科技的反击并未局限于企业层面,而是升级为“法律+外交+产业”的组合拳:
法律层面,针对荷兰经济部的行政令和企业法庭的裁决,闻泰已启动行政复议和诉讼,同时准备上诉至荷兰最高法院;
国际层面,启用《中荷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针对“中国投资者在荷兰的不公平待遇”申请国际仲裁;
产业层面,依托安世中国的产能优势,推动半导体业务向“国内为主、全球协同”转型,降低对欧洲总部的依赖。

荷兰的“无法收场”:在“美方压力”与“产业利益”间失衡
荷兰政府的强制接管,看似回应美国的管制诉求,实则陷入“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困境:
其一,欧洲汽车产业的“断供危机”。安世的车规级芯片是欧洲汽车工业的核心零部件(一辆汽车需50颗以上安世芯片),断供导致博世、大陆等供应链巨头停摆,欧盟行业协会集体向荷兰施压;
其二,安世荷兰总部的“空壳化”。荷兰虽手握股权托管权,但失去中国产能支撑,总部陷入“有控制权无产品”的僵局;
其三,美方压力与自身利益的矛盾。荷兰既要回应美国的“穿透性管制”要求,又无法承受全球供应链断裂的经济代价,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主动与中国商务部长通话,却回避对强制接管的纠正,凸显其“嘴硬心软”的两难。

结语:博弈的核心是“规则尊重”与“利益平衡”
安世反击战的关键,在于用“法律逻辑”与“产业底气”破解了西方的“霸凌逻辑”。荷兰的困境,本质是“地缘政治优先”凌驾于“市场经济规则”的必然结果。当中国企业用“产能掌控力”与“法律坚守”回应干预时,荷兰所谓的“控制权”已沦为空壳——这场博弈,早已从“企业争夺”转向“规则与利益的平衡”。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0336
金币
523537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44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0:53
中美休战后荷兰的尴尬处境与闻泰科技的反击底气

荷兰的“烫手山芋”: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中美釜山会晤达成阶段性休战协议,美国暂停实施“50%穿透性规则”一年,这一关键转变直接将荷兰置于极其尴尬的境地。荷兰此前在美方授意下,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中资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冻结其147亿元资产并解除中方CEO职务。然而,随着美方规则的暂停,荷兰的行动失去了核心法律依据,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困境:

1. 低头认输的面子问题:若荷兰此时归还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等同于承认此前行动的错误性和对美国的盲从,将严重损害其国际形象和公信力。
2. 固执不退的实质损失:若坚持不归还控制权,安世半导体将因失去中国70%的封测产能和中国市场而沦为“空壳”。安世中国已恢复对国内供货,并禁止向荷兰总部出口关键元器件,导致荷兰总部无法履行国际订单,面临巨额违约金和客户流失(如欧洲车企因芯片断供陷入恐慌)。
3. 产业链反噬:安世半导体是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三企业,其断供直接冲击欧洲汽车产业。欧盟已紧急与中国沟通,要求解决芯片供应问题,这进一步将荷兰推向众矢之的。

荷兰政府对此保持沉默,正是这种左右为难的真实写照。正如您所说,“这件事现在成了一个烫手山芋”,荷兰半导体工业乃至整体经济都面临着巨大打击。

闻泰科技反击的三大底气来源

闻泰科技在此次博弈中展现出的强硬姿态和反击力度,其底气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制造的核心产能优势
安世半导体的全球布局中,中国东莞封测厂占据70%以上的封测产能,这是其最核心的“心脏”。荷兰虽接管了位于德国和英国的晶圆厂,但没有中国封测厂的支持,这些晶圆无法完成后续封装测试工序,无法形成最终产品。闻泰科技通过禁止安世中国向海外出口,直接切断了荷兰总部的产品供应链,使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 国产替代与供应链韧性
安世半导体主打28纳米制程的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且国内已形成成熟的国产替代能力。华润微、华虹半导体、斯达半导等中国企业均可生产同类产品。即使短期内无法完全替代安世原有产能,闻泰科技也可通过与国内其他厂商合作,快速弥补晶圆供应缺口。这打破了荷兰“切断晶圆供应即可迫使闻泰就范”的幻想。

3. 中国市场与客户依赖
安世半导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市场和闻泰科技的资源整合。中国汽车产业的爆发为安世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而闻泰科技通过优化管理使安世扭亏为盈。如今荷兰接管导致安世失去中国市场,其欧洲客户(如大众、宝马等)因供应链不稳定也开始寻求替代供应商。相比之下,闻泰科技可依托国内市场和自有渠道继续运营,而安世脱离中国后将陷入严重亏损。

荷兰处理安世半导体的可能路径

面对当前困局,荷兰政府在处理安世半导体问题上有几种可能的选择:

1. 谈判归还控制权,换取中方谅解
这是最现实的选择。荷兰需承认错误,恢复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完整控制权(包括中方CEO职务),解除资产冻结。这符合中方提出的“恢复完整的控制权和所有权”的核心诉求。虽然面子受损,但能避免安世半导体彻底崩盘和对荷兰经济的更大伤害。

2. 有限妥协与股权稀释
荷兰可能试图通过谈判保留部分影响力,例如推动安世半导体在欧洲上市,引入欧美投资者稀释中方股权,或设立监事会限制中方决策权。但这本质上仍是中方控制权的部分让渡,且难以从根本上重建信任。

3. 拖延战术与法律对抗
荷兰可能继续以“法律程序”为由拖延时间,寄望于一年后美方规则是否恢复或中美关系再生变数。但这种方式将加剧安世半导体的经营困境,并进一步损害荷兰商业环境信誉。

4. 彻底放弃,任由安世衰落
若荷兰坚持不妥协,安世半导体将因供应链断裂和市场丢失而逐步萎缩。这不仅会导致荷兰在半导体领域的损失,还会引发国际社会对荷兰政策稳定性的担忧。

结语:大国博弈中小国的教训

荷兰此次事件深刻揭示了在中美大国博弈背景下,“盲目选边站”的严重后果。作为美国的“马前卒”,荷兰付出了沉重代价:不仅未能攫取安世半导体的利益,反而失去了中国的信任,ASML等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面临下滑风险。

闻泰科技的成功反击则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时代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其底气源于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国内市场以及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这一案例也为全球企业提供启示: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唯有掌握核心技术、依托本土市场、并善用规则博弈,才能在大国角力中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一年休战期内,中荷围绕安世半导体的谈判将持续展开。荷兰能否认清形势、拿出诚意解决问题,将直接决定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信誉和未来的经济利益。而对于中国而言,此次事件进一步坚定了加速科技自立自强、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决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