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指黛玉恨嫁。此举在公开场合羞辱黛玉清誉,而她自己被薛蟠调侃“金玉姻缘”时,却羞愤痛哭整夜,对己对人两套标准。
黛玉认薛姨妈为干娘时,宝钗恶意调侃:“我哥哥还没娶亲,倒认了十数次的干娘了”,暗示黛玉轻浮。若角色互换,宝钗必会勃然大怒,但黛玉仅以“你越发疯了”化解,凸显宝钗言语之毒。
伪善背后的功利算计
刻意在潇湘馆与薛姨妈表演“母女情深”,刺激孤女黛玉,再以施恩姿态关怀邢岫烟(如赎回其棉衣),实为笼络人心。
得知凤姐挪用月钱放贷的秘密后(平儿仅告知袭人),宝钗竟公开批评凤姐“没心没计”,暴露其利用他人隐私巩固形象的手段。
二、花袭人:“贤婢”皮囊下的背叛与冷漠
背主求荣的投机者
原是贾母丫鬟,却投靠王夫人,靠告密上位。宝玉挨打后,她暗示王夫人“宝玉与园中姐妹相处不妥”,促成晴雯等被逐。平儿信任她才透露凤姐放贷秘事,她却转告宝钗,背叛知己。
为讨好宝钗,贬低黛玉“小性难伺候”,却无视宝钗清晨独访宝玉的行为更失礼数。
精致利己的冷酷本质
宝玉因紫鹃试探而癫狂,袭人冲到潇湘馆问责紫鹃,不顾黛玉当场咳血昏迷,反冷坐施压。贾母探病都怕惊扰黛玉,袭人却毫无同理心。
对芳官等丫鬟,她以“带坏宝玉”为由向王夫人进谗,实则清除竞争对手
三、共性:封建礼教的“完美傀儡”
人设的虚伪性
宝钗“珍重芳姿”与袭人“温柔和顺”皆刻意经营的标签。宝钗教导岫烟“节俭守份”,自己却佩戴奢华金锁;袭人教训婆子“主子未吃,奴才不得先尝”,却与宝玉偷试云雨,僭越礼法。
利益联盟的崩塌
袭人拥戴宝钗,原以为能成“贤妾”,不料宝钗婚后立即将她嫁予蒋玉菡。因袭人知晓薛家衰败内幕(如薛蟠命案、依附贾府真相),宝钗必除之而后快。
四、对比:黛玉的“真”照见二人“伪”
黛玉被袭人嘲讽后未报复,反在宝玉迁怒晴雯时劝解;
宝玉梳洗事件中,袭人双标指责黛玉,黛玉却称她“好嫂子”示好;
本质差异:宝钗袭人以礼教为工具谋利,黛玉晴雯纵然“不完美”,却保有性情之真。
结论:细节即人性的“照妖镜”
宝钗与袭人之“贤”,实为封建规训下的生存策略。宝钗的端庄藏冷漠算计,袭人的忠心乃步步为营。二人如镜像互映(“袭为钗副”),终在利益前暴露自私本色。而黛玉的“真性情”、晴雯的“不屈从”,反照出她们灵魂的庸俗与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