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南北各省猪肝做法大比拼,这差异也太大了!你最喜欢哪里做法?
一碗猪肝,千般风味,中国各地的猪肝做法令人惊叹!
猪肝作为一种常见食材,在中国各地厨师手中变换出各种特色美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同省份对猪肝的烹制方法各具特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饮食文化。
今天就带大家领略一下全国各地最具代表性的猪肝做法,这差异也太大了!看看哪款最能勾起你的食欲!你最喜欢哪里做法?
南方风味:

云南锅底灰烤猪肝
选择一块新鲜的猪肝,然后在土灶的锅底来回摩擦,让猪肝抹上百草霜--俗称锅底灰,最后再把猪肝放进火里烤就行了,待烤熟后拿出,用力刮掉表面的锅底灰,最后根据个人的口味决定是否需要加入佐料就可以了。猪肝虽然外表有些黑乎乎的,但是其味道却是非常好,并且吃起来外焦里嫩,特别香。

湖南新宁锅灰炒猪肝
锅灰猪肝是湖南邵阳新宁的特产,是一道以锅灰、猪肝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菜品。
其制作方法颇为独特:需要刮取农村铁锅底部的草木灰(稻草麦秸燃烧产生的灰烬),用纱布过滤后,与切片猪肝一同炒制。
锅灰不能放得太多,否则会发苦。炒的时候在锅里放上一勺猪油,烧热后放大蒜、生姜爆香,再放猪肝大火爆炒,等差不多熟的时候加入葱花、辣椒,最后放入锅灰翻炒出锅。
这样炒出来的猪肝外焦里嫩,带有独特的锅灰香气。当地人认为锅灰猪肝有降火、清热解毒的功效,尤其对眼疾有益。

湘西土匪猪肝
土匪猪肝,又称湘西土匪猪肝,是湖南湘西地区传统特色菜肴,其名称源自当地历史上的土匪饮食文化。
土匪猪肝外焦内嫩、香辣霸气、口感鲜嫩、野性十足,是土匪猪肝最大的特点。大块大块的猪肝,配上本地的红辣椒、大蒜,入油锅于大火上爆炒几分钟即可。菜还没出锅,猪肝的香气就已经扑鼻而来,馋得你口水直往外冒。
再看这盛“土匪猪肝”的器皿,大土陶碗,把这道菜那种原味、朴实的湘西风味映衬得更加活灵活现。大块猪肝不仅保留了湖南乡村本土的饮食特色,而且其口感依然脆嫩,香辣适中、鲜美可口。光从这道菜你就可以完全领略到湘式风味菜的美味精髓。

滇西北 吹肝
吹肝是滇西北各民族(白族、彝族、纳西族等)常采用的猪肝做法,尤其以大理鹤庆的吹肝最为著名。
制作吹肝是一项手艺活:取新鲜猪肝,用插入的麦竿儿吹胀到最大,然后撤掉麦竿儿,将调制好的辣椒面、花椒面、高度白酒、盐巴等调料填入猪肝内部。
填料后,在外面涂上一些精盐,用细麻绳挂在屋檐下,经过冬天风霜的吹打,到春节或有亲朋好友来时,只要在水里煮上几分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凉拌即可食用。
吹肝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风干后的猪肝更有韧性和嚼劲,还有淡淡的回甜味,令人难忘。
四川爆炒猪肝
川菜中的爆炒嫩猪肝与山东菜做法大不相同:切猪肝时讲究切薄片再冲水,把猪肝里边的血水冲干净,然后下调料抓匀,加芡粉上一层薄浆。
与山东菜滑油后二次起锅不同,川菜很少滑油后二次起锅,都是小煸小炒一锅出菜。底油要多放,全程使用旺火,保证高油温。先下猪肝,随后下泡椒及其他调料,迅速搅拌均匀,十几秒内就可出锅装盘,用快速来保证猪肝的嫩度。

广东猪肝生滚粥
猪肝生滚粥是以大米、猪肝为原料制作的粥类食品,采用"生滚"技法制作。该粥品需先将大米提前腌制后熬煮成粥底,再将腌制入味的鲜嫩猪肝片快速滚入沸腾的粥中,现煮现吃的烹饪方式保留食材鲜度 。
北方风味:

北京炒肝
炒肝是北京市的特色传统小吃之一,炒肝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河北崩肝
崩肝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传统小吃,属冀菜系,相传起源于唐代名将郭子仪驻防真定(今正定)时期的军营传说 。其主料为猪肝,经煮制、切丝、炸卤等工序加工,成品色泽暗红、口感筋道,兼具肝香与鱼鲜味,属凉菜类 。
该小吃制作需严格把控火候与香料配比,核心工艺为“崩炒”技法,搭配丁香、八角等秘制卤汁浸泡12小时,形成独特风味河北崩肝是正定县的传统菜肴,历史悠久。

山东盐水猪肝
盐水猪肝是山东省传统地方名菜,属于鲁菜系,以鲜猪肝为主料制成,兼具热菜与凉菜双重属性 。
山东盐水猪肝体现的是鲁菜对食材本味的尊重。新鲜猪肝用盐水浸泡,再加入花椒、姜片等简单调料煮熟,放凉后切片食用,口感细腻,最大程度保留了猪肝的原味。

东北熘肝尖
东北熘肝尖是典型的东北菜做法,重视芡汁和口味。猪肝切片后快速滑油,然后与青椒、洋葱等配料一同熘炒,最后勾上浓厚的芡汁,成菜色泽油亮,口感滑嫩,味道浓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尊重各地方饮食文化,猪肝在中国各地厨师的巧手烹制下,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味,也折射出地域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智慧。